-
微信公众号
-
私人订制
-
APP下载
本来是场说走就走的浪漫旅程,现在变成了“奔赴战场”的危险之旅。当惊闻巴黎发生了恐怖事件之后,有那么一瞬间心中是胆怯的,知道我要去巴黎的朋友也都第一时间在微信上和我说,还是放弃这次旅行吧。但天平座的随性加上A型血的些许固执,让我坚定的选择了继续前行。 巴黎早以是心中的神往,因为有太多的人,事,物和这个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凡尔纳,卢浮宫,圣母院,塞纳河畔的莎士比亚书店,还有《歌剧魅影》……随便想想,就足以有100条理由让我来到巴黎。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理由,虽然我不是记者,但是6年的新闻编辑生涯,让我对事件现场也有着强烈的造访冲动,更想看看劫后的巴黎人是怎样的状态。 每次旅行我都会定一个主题,好像有了主题旅程就有了灵魂,眼花缭乱的风景之中一下子就能找出自己想看的东西,巴黎,一切都是和艺术有关的,所以,这次巴黎之行的主题就是艺术之旅。
因为这次选的阿联酋航空,所以起飞前就期待着传说中的空客A380,很久没有坐飞机前的激动了,不过到了机场,进入候机区,看见玻璃窗窗外静静停着波音777,还是小小的失望了一下,好在阿联酋航空的空姐名不虚传,十分漂亮~
迪拜国际机场
好
因为这次选的阿联酋航空,所以起飞前就期待着传说中的空客A380,很久没有坐飞机前的激动了,不过到了机场,进入候机区,看见玻璃窗窗外静静停着波音777,还是小小的失望了一下,好在阿联酋航空的空姐名不虚传,十分漂亮~ 头一次感受万米高空的wifi服务,起飞后便可以打开手机连接wifi,只要输入邮箱地址就行,国内邮箱好像不行,qq失败,gmail可以,有十兆的免费流量,不过刚刚打开微信便用完了,平时对流量没什么感觉,现在才知道,原来十兆只是一瞬间的事儿。果断的花了一美元买了500兆,十分便宜,只要有国际信用卡便可以在手机上付款。 飞机餐也是我最感兴趣的,虽然不好(四声)吃,但是对大大小小的碟子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国外航空公司,异国美食总有尝一尝的冲动。 迪拜机场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大气而现代。迪拜机场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中转枢纽,在这里可以看见来自全世界的游客,中东欧美亚洲,肤色各异,行色匆匆。 迪拜飞米兰的飞机仍然是波音777,不同的是,来时满机舱的中国人已换成了外国人,只有几张熟悉的面孔,回来时竟然又何他们乘坐同一班飞机,彼此应该都有些惊讶吧~
米兰马尔彭萨国际机场
第二天由于时差的问题,早晨6点多便醒了,米兰还是一片漆黑,酒店没有预订早餐,但是提供了很多曲奇和咖啡,随便吃一口就出发了,第一站,米兰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
超赞
第二天由于时差的问题,早晨6点多便醒了,米兰还是一片漆黑,酒店没有预订早餐,但是提供了很多曲奇和咖啡,随便吃一口就出发了,第一站,米兰大教堂。 在看见米兰大教堂之前,我所见过的教堂只有北京东单的那座,庄严,但并没有多么震撼,所以对米兰大教堂也缺少足够的心里准备,只知道它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规模世界第二。 从地铁口上来迎面便是教堂,哥特式建筑的压迫感一下子就震慑了我,呆立了很久,这是对欧洲建筑的初识。 米兰大教堂也是世界上雕塑最多和尖塔最多的建筑,被誉为“大理石山”。从远处看就是密密麻麻的一片,密集恐惧症会稍显不适,走进了看,每一个小点都是一座雕像,总共有2000多座雕像,算上建筑内部,一共有6000多座雕像,似乎要把整个人类史雕塑进去。 教堂的宏大并不仅限于外部,内部更是庄严的无可比拟,门票2欧元,还算便宜,不过欧洲大多数教堂是不收门票的。 受“巴黎事件”影响,整个欧洲都开始警觉起来,米兰的街头到处可以看到持枪的大兵,进教堂也受到了严格的安检,不过欧洲的大兵在我看来少了一点威严,尤其是意大利的士兵,二战时期可是出了名的不能打仗~ 教堂内部都斗拱结构让教堂更显庄严肃穆,这里是上帝聆听人类祷告的地方,人类在这里应该是渺小无助的。 南耳堂的圣巴塞洛缪的大理石雕像,16世纪由米开朗基罗雕塑。巴塞洛缪是耶稣的12个弟子之一,他是被活剥皮而训教的。初看真的十分惊怖,像是学画时画的肌肉人体,巴塞洛缪的肩膀和胯间披着被剥下来的皮肤,绕到背部,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头发~
埃马努埃莱二世拱廊
米兰人骨教堂
好
大教堂周边集中了米兰大部分景点,还有为数众多的小教堂,人骨教堂就在附近。米兰的人骨教堂是人骨教堂鼻祖,更著名的葡萄牙人骨教堂的设计灵感就是由此而来。 穿过圣托斯特凡诺广场(Piazza Santo Stefano),迎面的建筑就是圣托斯特凡诺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o Stefano Maggiore),它的左手边才是人骨教堂。圣托斯特凡诺教堂虽然没有米兰大教堂那么宏伟,但是强烈的历史气息也让它显得庄严而肃穆。 人骨教堂听起来阴森而恐怖,实际上也是这样的~推门进去,迎面还是做礼拜的大厅,旁边才是存放人骨的地方,房间不大,从上到下堆满了人头骨,恐怖而又迷人。
圣玛利亚修道院
超赞
《最后的晚餐》换票地点在圣玛利亚教堂旁边的小房子里,最后一批参观者已经等在那里了,经历了三重门后才进到挂着画着《最后的晚餐》的小教堂。网上说是禁止拍照的,不过同行的外国人都拿出手机咔咔就拍,我也只好入乡随俗了。 在教科书宗教书和艺术书上已经无数次看过《最后的晚餐》,亲眼所见才发现,原来不是照的模糊,原作就是这么模糊的~ 《最后的晚餐》取材于《新约》,耶稣在逾越节前和12门徒共进最后的晚餐,然后对门徒说,“你们其中有人要出卖我了”,画就取材于门徒听后各自的表情,震惊,愤怒,紧张,其中犹大的表情尤为传神。画面的构图也非常有新意,横向排列,而不是耶稣端坐桌头,门徒在两侧的纵向排列,完美的构图,强迫症看着十分舒服。
第三天一早便赶往圣西罗球场,不过连伪球迷都不算,AC米兰和国际米兰都分不清楚,长这么大一场完整的球赛都没看过。不过既然到了著名球队所在的城市,不来看看主场球场实在可惜。
圣西罗体育场
布雷拉宫美术馆
超赞
布雷拉美术馆是米兰以及整个意大利最重要的美术馆,也是布雷拉美术学院的所在地。美术馆主要收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及巴洛克时期的绘画作品。拉斐尔的《圣母玛利亚的婚礼》就收藏于此。 美术馆位于一幢砖红色小楼里,走进大门,是开阔的前厅,楼下是布雷拉美术学院的所在地,因为是平日,所以学生们还在上课,熙熙攘攘的,仿佛回到了我的大学时光,可惜,那时太慵懒了,如果时间倒流,一定要努力不荒废了大学四年,顺便还要谈个恋爱~ 布雷拉美术馆是对欧洲美术馆的初接触,震撼从此开始,持续到离开。对欧洲艺术其实了解不深,除了那些著名的大师,自己喜欢的画家也就是席勒了,属于比较偏门的画家。
WOW博物馆
三天很快,转眼就要离开米兰了,这座欧洲第一个接触的城市,不大,却是欧洲城市的缩影
斯福尔扎古堡
米兰中央火车站
超赞
在米兰中央火车站边上住了三天,直到离开之前才好好的看一下这座宏伟的建筑。米兰火车站是欧洲最重要的火车站之一,建于1864年,由乌里塞·斯塔齐尼(Ulisse Stacchini)设计,1931年竣工并投入使用。车站有24个站台,每天有大约32万名旅客,到发500辆列车,每年约有1.2亿乘客使用。 火车站外表是非常传统的欧式建筑,宏大而壮丽,内部却十分现代,跨过检票窗口仿佛穿越了一个世纪。 由于买的是夜车票,11点多才开车,但是7点多已经没有力气再逛了,就拖着箱子来到车站了。像所有城市的火车站一样,米兰火车站也是以乱出名的。人流量巨大,还有众多乞讨者,单身女生不建议晚上一个人来。 转了一圈来到麦当劳,刚坐下就来了一个流浪者坐在身边,似乎和这边的流浪者都很熟识,时长有人过来打个招呼,聊上两句,仿佛我是多余的。过了一会儿,冲过来几个警察,神秘兮兮的找了一通,第一次在异国感到紧张,好在终于熬到进站了~ 本来以为欧洲的火车会有不同的体验,结果上车发现和国内的卧铺车没什么区别,四人间,类似国内的软卧,进去时已经有人在房间里睡着了,好像打扰到了他们,匆匆收拾下就睡了,完全没有各处看看的好奇感了。
终于的终于,到巴黎了!无论怎样想象,都想象不出巴黎的美!7天的巴黎之行,游走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和博物馆中,只有一个感觉,上帝太偏爱巴黎了!全世界的艺术珍品都汇聚于此,不仅有梵高,莫奈,雷诺阿,高更,毕加索…….就连街头巷尾的平常小店都是那么的精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怎么能够不优雅,不爱好生活。
巴黎里昂火车站
好
火车9点半准时停靠在巴黎里昂火车站。里昂火车站是巴黎最重要的火车站之一,建于1849年,主要担任由巴黎出发,前往法国东南部地区的列车。车站位于巴黎12区,塞纳河右岸。 整座车站也是一幢非常欧式的建筑,站台充满了圣诞气氛,客流量没有米兰火车站大,但是平稳而有序,少了几分一般火车站的喧嚣。 拖着行李出站,早已饥肠辘辘,正好对面就是家小咖啡馆,找了个靠窗的位置,视野宽阔,可以望见对面的火车站。对于一句法语都不懂的我来说,点餐只能靠蒙了,看懂价钱就行了。法棍加新鲜奶油再抹上杏子酱,意外的美味,咖啡的味道也很好,巴黎第一餐,花费6.8欧。 吃过早餐,时间尚早,google了一下,从里昂火车站走到酒店只需要半小时,便拿出画本开始画画。这时旁桌坐下来一个法国女人,不时往这边悄悄,过一阵拿出手机拍了几张,结完帐,走过来和我说“it's beauty~ can i picture?”“yes~”“do u want me sent f u?”“ok thks~”我就把国内的手机号给了她,至今也没收到照片~
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
终于,要见到卢浮宫了!多么丰富的想象力也无法概括它的壮美丰富。但是,在开始写卢浮宫之前需要先写一下我这6天博物馆之旅的安排。巴黎的博物馆实在太多,即使在这生活一年以上,也不一定能够全部看遍,更不要说6天的匆匆之旅。所以,做好行程,尽量把自己想看的全部看遍,留下小小的遗憾,给下一次的巴黎之行。 来之前买了四天的博物馆通票,就是说前四天我可以免费进大多数的博物馆参观,包括卢浮宫,奥赛和蓬皮杜等著名的博物馆。但是每家博物馆的开闭馆时间是不一样的,休馆日也不同,这就需要好好规划一下,尽可能的充分利用这张通票。 6天一共去了11个博物馆,不多,也不算少,基本上还是常规游客都会去的,但是研究好所有博物馆的开闭馆时间很重要,比如卢浮宫周三周五会开到9:45,而奥赛周四会开到9:45,所以这两个博物馆我分别在傍晚又去了一次,大皇宫小皇宫的特展是不能用通票的,那么就可以放到通票失效后再去。
巴黎圣母院
超赞
这次的酒店选在拉丁区,离圣母院只有两分钟的路程,每天来回路过好几趟,但只进去参观了一次,也没有登顶钟楼。 有过米兰大教堂的震撼,再看巴黎圣母院就有了心里准备,但还是神圣庄严的无与伦比。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也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圣母院被大多数人所熟知,是因为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说《巴黎圣母院》,但我并没看过,就不妄加评论了。 巴黎恐怖袭击的影响还是巨大的,街头到处都是荷枪实弹的大兵,进入任何地方都需要开包安检,所以各个景点的门口都会排起长队。国人对恐怖袭击的反应也是很明显的,在巴黎的七天,只见过一个中国旅行团和零星的自由行旅客,倒是日本韩国团见了不少,到任何地方都会被先当成日本人~
卢浮宫
超赞
众所周知,卢浮宫是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另两个是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和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以美术品收藏见长,镇馆三宝代表了人类美术史上的最高成就吧。 卢浮宫和故宫的命运相似,都是前朝帝王的宫殿,帝国垮台,国王被赶出或上了断头台,他的神秘住所便成了大众争相一睹的地方,于是,开门,售票,两个世界最大的博物馆诞生了。 卢浮宫本身就值得一看,套句古话,“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早晨的卢浮宫含羞带笑,像没睡醒的大姑娘躲在阴影中,中午的卢浮是她一天最有活力的时候,热情奔放迎接着四方游客。傍晚,卢浮又显示出了她的妩媚神秘,诉说着百年帝王的荣辱史。 卢浮宫有很多参观方法,从金字塔下去就是三大馆的入口,黎塞留馆(Richeliu)——北、叙利馆(Sully)—东和德农馆(Denon)—南。对于大部分只想一睹镇馆三宝的游客来说,从德农馆进入就对了,蒙娜丽莎、维纳斯和胜利女神在像你招手~ 镇馆三宝的介绍就不多说了,因为我也是从书上摘抄的。值得一提的是,卢浮宫没有中文导览,只提供了日文,也许,觉得中国游客没有日本人那么好学吧,的确,我在卢浮宫时遇见的大部分中国人对于展品只是匆匆路过,名画前驻足合影,然后就说说笑笑的继续前进了,好在没有遇到喧嚣的中国旅行团,不过也没有机会蹭蹭导游听了~ 如果想深入了解卢浮宫的展品,带一本导览书,或者下一款卢浮宫app是最佳的选择,再推荐一本《蒋勋的卢浮宫》,也是不错导览书。
奥赛博物馆
超赞
与卢浮宫的略显古典,蓬皮杜的超前现代比起来,奥赛博物馆可说是刚刚好。馆内主要陈列1848年至1914年间创作的艺术品,莫奈,梵高,塞尚,高更……早已在心中默念过无数遍的大师的画,全部静静的挂在那里,就像印象派又举办的一次画展,所以它也是我最喜欢的巴黎博物馆。 奥赛博物馆由奥赛火车站改建而成,1986年开馆。看多了繁复宏大的欧式建筑,奥赛博物馆的外表略显平淡。但走进内部,便会立刻为它所震撼。博物馆几乎保留了火车站的全部构架,视野宽阔,一览无余。展厅隐藏在两侧,中间的过道留给参观者和雕塑品,相映成趣,参观博物馆的同时也变成了博物馆的一部分。 奥赛是印象派的大本营,不过印象派出现初期,是不被接受的,的确,和古典的学院派绘画比起来,印象派太大胆了,不但画面朦胧,人体扭曲,就连用色都狂放的不得了,画家似乎憋坏了,终于可以随意的画画了。 参观奥赛博物馆的最大感受就是,“哇,这幅画原来在这里!哇,那幅画原来也在这里!”莫奈,梵高,高更,塞尚,雷诺阿,马奈……大师们的画就那么平平常常的挂在那里,连围挡都不需要,近到可以闻到颜料的味道,看到刮刀的笔触,震撼着视觉,嗅觉和心灵~ 从奥赛出来,夜已深,天空下起了小雨,虽然是大劫之后,但是巴黎的夜晚还是那么迷人,低头一看,脚下竟然是一副涂鸦,巴黎,不愧是艺术之都,艺术是深入城市的每个角落的。
莫奈一直是我偏爱的画家之一,他的色彩带有魔力,巴黎的橘园美术馆展有莫奈的8幅巨型睡莲作品,向往久之~ 毕加索博物馆也在闭馆装修多时又重新开放了,虽然不太能够理解毕加索,不过他作为大师毋庸置疑。
蓬皮杜中心
超赞
蓬皮杜艺术中心从外表就显得那么另类,钢管结构的外表完全与巴黎的其它建筑格格不入,虽然埃菲尔铁塔也是金属建筑,但是铁塔位于塞纳河一岸,独立的存在,而蓬皮杜则隐藏在一大堆欧式建筑之中,像一个嵌入古老建筑的一个怪物。 卢浮宫和奥赛是用来赞叹的,而蓬皮杜则是用来吐槽的。作为一个艺术生,画画也有十几年了,但是,真心不喜欢现代艺术。毕加索已经是接受极限,他后期的作品也是越来越不能理解,但他是大师,这点毋庸置疑,至少他在十几岁的素描已经秒杀一大批画家。 与现代绘画比起来,更不能接受的是现代行为艺术,很多艺术只能用吃饱了撑的来解释,仿佛不怪就显示不出他的与众不同,所以绞尽脑汁来创造一些不伦不类的东西。极少去看这种展览,看时也基本上在内心重复无数次三字经~ 虽然展品并不能让人理解,但是艺术中心给人的感受还是非常舒服的。空间宽敞,布置简洁,这也是巴黎大多数博物馆给我的感受,尽量让展品和空间融为一体,而不是一个个孤立在那。
橘园美术馆
超赞
橘园美术馆静静的坐在塞纳河畔,里边安放着莫奈的《睡莲》。美术馆入口是个极简的水泥石建筑,进去后是两间相连的椭圆形房间,8幅巨型睡莲就安放在这里,周围没有任何修饰,人和睡莲是这里的全部,仿佛世外桃源。 任何人进到这两间房间感到的就是放松,莫奈的色彩是带有魔力的,久望会陷入一种迷幻状态,而《睡莲》本身无边无际,占满整张画布,更增加了整幅画作的空间感,像是梦境,亦像是现实。 《睡莲》是莫奈1918年一战结束后捐献给法国政府的,特别注明捐赠给当时的总统克里蒙梭,莫奈感谢他带领法国人民走出战争。根据莫奈的遗愿,《睡莲》在1926年莫奈死后被安置在了这里。 就像大多数画家偏爱画一种题材一样,莫奈十分痴迷于睡莲,一生一共画了300多幅睡莲作品。1895年至1926年这三十年间,莫奈一门心思扑在诺曼底纪薇尼(Giverny)花园的睡莲池中,无休无止的描绘这些梦幻的花朵。 橘园美术馆不止有莫奈的作品,地下一层还有塞尚、雷诺啊、毕卡索、马谛斯、高更等大师的作品。如果是初到巴黎,一定会激动不已,不过几天参观下来,感觉这些大师就是巴黎美术馆的标配,没有这些大师的作品都不好意思叫做美术馆。
骷髅墓
超赞
看了太多油画,总会审美疲劳,换换心情,巴黎地下墓穴博物馆,与亡者近距离对话。 如果想寻找些刺激,巴黎地下墓穴博物馆绝对是最佳选择。博物馆位于巴黎十四区的丹费尔-罗什洛广场。原为地下石灰石采石场。1786年,巴黎爆发瘟疫,为了解决墓地不足和公众卫生危机的问题,人们将埋在市区所有公墓中的尸骨转移至此。此后作为一个公墓一直使用到1814年。 去时天空下着小雨,所以参观的人并不多,和我同批下来的游客大约10人,在长长的墓穴里很快就走散了。墓穴的最初一段很像参观地道战,两边是刀凿斧砍出来的墙壁,还好只有一条路,如果多几条,每天博物馆员的工作就是寻找迷失吓傻的游客了。
一早便赶到拉雪慈神父墓,墓地平时八点开门,免费,欧洲的太阳也像欧洲人一样,慵懒而散漫,9点还没有完全升起,所以到时墓地还笼罩在一片阴影中,幽静而凄凉。 看完墓地继续进行博物馆之旅,已经适应了巴黎,头一次有不想离开的感觉,大多数旅行进行到一星期就开始想家了
拉雪兹公墓
好
看完了地下墓穴,继续来看地上的墓。拉雪兹神父公墓是巴黎市内最大的墓地,面积118英亩,它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墓地之一,因为这里长眠着上百位名人,当然,最受大家宠爱的,肯定是王尔德了。 墓地的指示牌特意标出了106位名人墓所在的位置,整个墓地就像一个大迷宫,想要找到这些名人的墓可不是简单的事儿。我来此也是为了看看王尔德,他的《快乐王子》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童话。他的墓在最深处,走了大约半小时才到,看见的一瞬间整个人就不好了,想象中那么唯美的男子的墓应该也是完美而华丽的,但现实是,你在逗我么!这是什么! 因为受到太多人宠爱,尤其是女性,来时都会献上一吻,所以园区可能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用玻璃把墓围了起来,反而更显得怪异,像是外星建筑,与整个墓园格格不入。 从王尔德墓离开,继续进行找名人墓游戏,这时,突然窜出一只花猫,黑白相间,干净而肥胖。和我静静的对视了一下,它慢慢走进我,在我身上蹭了蹭,我摸了摸它的头,两个都很满意,它继续走远,我继续找墓~ 离开时太阳已经升起,金黄的落叶被阳光照的异常美丽。
毕加索博物馆
超赞
提起毕加索,应该无人不知,即使是完全不了解艺术的人,也至少听过这个名字,看过一两副他的作品。虽然比起蓬皮杜那些随便在画布上抹两笔就算是作品的大师们好理解多了,至少人是人,桌子是桌子!但是还是显得有趣而怪异。作为现代艺术的创始人,毕加索在美术史上的地位是无人可以取代的。在我看来,毕加索是玩艺术的第一人,毕加索之前,人们对于艺术太过崇敬,一定要规规矩矩的才算是艺术,就连印象派那些大师也都是规规矩矩的在画布做画的,而毕加索把艺术从禁锢中解放,人人都是艺术家,这才是他伟大的地方。 如果大家觉得毕加索只会画那些怪异的静物和人体就错了,大师之所以为大师,是他已经厌倦了传统的绘画,因为,十几岁,人家的素描已经秒杀一大片画家了~ 世界上一共有三座毕加索博物馆,巴黎的毕加索博物馆2009年闭馆大修,直到14年10月25日才重新对外开放,这一天也是毕加索的生日。 博物馆在巴黎的一条小巷内,在路口的转角,忽然抬头,意外的发现了一副涂鸦的像素毕加索,迎接着来访的人~ 博物馆里展出了毕加索各个时期的作品,可以看出大师是个玩心超重的人,很多尝试作品和幼稚园的小盆友的作品差不多,不过这也是难得之处,人一旦长大,就很难再找到童趣了。我可以画出复杂的素描,但是却没办法拿起画笔像小朋友一样涂鸦……
巴黎大小皇宫都是为了1900年的世博而建,世博结束后埃菲尔铁塔一起被留下作为展览馆使用。皇宫本身的参观是免费的,所以放在了博物馆通票失效后才来。
巴黎大皇宫
好
巴黎大皇宫类似于上海的世博中国馆,是巴黎为了1900年的世博会而兴建的,世博结束后,它和埃菲尔铁塔一起留了下来,成了举办展览的地方。 我去时这里正在举办路易威登和毕加索展。刚刚参观了毕加索博物馆,所以这次来大皇宫只为了看路易威登展。 到了门口,发现有很多人在排队,我也就跟着排了起来,半小时后,队伍一点都没动!而当地人仍在悠闲的排着。。。。。。这么浪费时间可不行,所以打算放弃大皇宫,先去附近的集美亚洲博物馆。 从正门转过去,发现另一个入口放着路易威登和毕加索展的牌子,上去询问了一下,发现真的是从这里进,而且路易威登展是免费的,至今我也不知道门口那些人在排什么。。。。。。 作为一个朴素(穷)的人,当然没有任何奢侈品,而且对他们一成不变的设计也不感兴趣,但是有展览还是会忍不住来看一下,毕竟是免费的嘛~
巴黎小皇宫
博物馆之行就要结束了,最后参观了吉美亚洲艺术馆和雨果故居,作为收尾。雨果在法国文坛的地位无可撼动,但是我对于他并不熟悉,吉美亚洲艺术馆里收藏了将近三万件中国文物,无论怎样都会让人联想到八国联军,而雨果当初痛骂过八国联军的暴行: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我们欧洲人认为是文明人,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
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雨果故居
好
巴黎不光有博物馆,还有为数众多的名人故居,这次时间有限,只去了雨果故居。雨果故居位于孚日广场6号的一幢两层小楼里,雨果从1832年至1848年居住在此,1903年开设为纪念馆。 雨果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相当于曹雪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吧,可能不太准确,但我实在想不出用哪个作家类比合适。不过说来惭愧,他的书我一部都没看过,对他本人的了解也不是很多,所以来参观故居只是出于敬意。 故居本身免费,但是去时正在举办展览,展览部分需要单收费,想了想,还是算了,用心感受免费的部分就好了。故居最有意思的一部分就是摆满了中国瓷器装饰的房间,这间在我看来不伦不类的中国元素房间,是雨果为情人朱丽叶设计的,他俩都十分喜爱中国的艺术品,所以大量购入装饰房间,包括门廊上的彩绘都是中国传统人物画,但是怎么看都十分别扭,可能就类似于中国现在家庭所谓的欧式装修吧,完全是各种元素的无意义的堆砌,透露着又土又豪的味道。 从雨果故居出来,旁边就是雨果咖啡,espresso的味道瞬间禁锢了脚步,一杯咖啡下肚,此行才算完美~
博物馆就这么匆匆的写完了,越到后边越仓促,因为码字好累的,见谅。在巴黎的七天只去了12家博物馆,并不算多,凡尔赛,枫丹白露,甚至连巴黎的标志埃菲尔铁塔都没时间去,是因为我完全被巴黎的小店吸引了,接下来,写写巴黎的书店和玩具店~ 无论去哪里旅行,书店和玩具店都是我逛的重点,甚至日本台湾之行完全是为了逛书店和玩具店。不过这次来巴黎,出行前并没有把他们作为行程的重点,除了莎士比亚书店放在的行程之内,剩下的小店都是意外的收获。 这次能逛到这么多小店,完全要感谢我在网上定的酒店,位于巴黎第五区的拉丁酒店,地铁十号线Maubert Mutualité站,几乎所有的书店和玩具店都在它周边,连莎士比亚书店都只有五分钟的路程。 那么就先从莎士比亚书店写起吧,他已经不是一家书店,而是爱书者的朝圣地。
莎士比亚书店
超赞
莎士比亚书店位于塞纳河左岸,这里也是巴黎文艺气息浓重的地方。最早知道莎士比亚书店是因为看了书店创始人西尔维亚·毕奇(Sylvia Beach)1956年写的自传《莎士比亚书店》。书中记录了她与乔伊斯,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等文学大师交往的事。现在的书店已经不是当年毕奇的那家,那家书店由于二战的原因,已经关闭。 1951年,诗人惠特曼的私生孙乔治·惠特曼在BUCHERIE街37号开了一家英文书店,50年代,这里是垮掉的一代的作家在巴黎的聚集地,后来,得到毕奇小姐的同意, 正式把更名为莎士比亚书店。2011年12月14号,乔治.惠特曼(George Whitman)在书店顶楼自己的卧室平静地离世,享年98岁。 现在的书店由一帮年轻人打理,但依然延续了莎士比亚书店的精神,在二楼有专门辟出的小屋,收留全世界各地的文学爱好者,也有专门为爱书者提供阅读的地方。书店很小,也很局促,每天还未开门,已有爱书者在门口等候,参观大于买书,即使不进去也会在门口和张影,证明自己算是个文艺青年吧~ 书店内部是不能拍照的,几次拿出相机偷拍的冲动都被自己强压回去,但却铭记于心。虽然自己开书店的梦想越来越远,但逛遍全世界书店的愿望越来越近~
塞纳河
来到巴黎这个购物天堂,不买买买实在可惜,所以最后一天的行程怎么也得安排一下逛商场啦,不过衣服包包鞋我都没兴趣,帮朋友买了一点,就直奔玩具店啦,这里才是我的天堂
老佛爷百货公司(奥斯曼旗舰店)
拉丁区
超赞
ALBUM 应该是一家连锁玩具店,就在拉丁酒店下一条街的街角,对着开了两家,因为平时营业到晚上9点,所以几乎每天我都会去逛逛。一家以童书和欧洲卡通人物玩偶为主,另一家以收藏玩具为主。 头一次见识欧洲玩具店,和亚洲的玩具店完全不同,超级英雄和星战是这里的主打,还有山海一样的美式漫画。对于爱好美漫的我来说,这里简直是天堂,如果有唯一的理由留在巴黎,那一定是因为这家玩具店~ 虽然店里以欧洲漫画和超级英雄为主,但是店里也有日式手办出售,海贼王龙珠在这里也很受欢迎,不过价钱并不好,看看就好。 CLAUDE NATURE 这是一家小小的标本店,也在住的酒店附近。一直对动物模型情有独钟,收藏的玩具里动物模型也占大部分,可惜标本的价钱要贵上不少,而且也不容易带回去,不知道机场有没有啥规定,万一被扣了就不好了,所以只是看了看~ OISEAU DE PARADIS 这家店具体的位置我忘了,当时下了小雨,为了进去躲雨,没想到来到一家童话般的玩具店,店里以儿童玩具和欧洲漫画周边为主,最后买了小王子限量玩偶,此行欧洲的最大收获~
双叟咖啡馆
超赞
来巴黎不喝咖啡,不在咖啡馆里泡泡,就感受不到真正的巴黎。巴黎的咖啡馆既是餐厅,又是咖啡厅,既可以吃饭,也可以社交。 作为一个对咖啡深度迷恋的人,本以为到巴黎会找到天堂,但是稍稍有点估计不足,就是巴黎所有的咖啡馆只买一种咖啡,espresso!其实我是喜欢espresso的,但是寒冷的天气小小的一杯espresso实在是不能温暖整个冰冻的身体,这时还是粗狂的美式来得实惠,所以巴黎的七天结束后,我第一想念的便是星巴克的美式~巴黎的星巴克实在是少,而且,我觉得,既然来到咖啡故乡,再喝美式就有点不够入乡随俗了~ 巴黎的七天并没有仔细寻找推荐的咖啡厅,基本上都是走到哪里喝到哪里,反正每家的味道都不错。不过还是有两家咖啡馆必须要去看看,双叟咖啡和花神咖啡,巴黎的标志性咖啡馆。 双叟咖啡和花神咖啡都坐落在圣日耳曼大道上,对面便是巴黎最古老的圣日耳曼教堂。双叟咖啡1875年开始营业,是巴黎最古老的咖啡馆之一,这里曾是“超现实派”艺术家的大本营及“存在主义”作家的聚会地,萨特、西蒙.波伏娃、加缪……全是如雷贯耳的名字。王尔德也曾在1897年,身败名裂流放巴黎时,隐居在双叟咖啡附近的廉价旅馆。每天早晨拖着蹒跚的脚步,来到“双叟”消磨时间、缅怀过去。 两家咖啡馆生意都十分火爆,花神咖啡已座无虚席,我好不容易在“双叟”找到一个室外的位置,和巴黎人一样,在只有几度的天气中喝着espresso,吃着冷面包,差不多一个小时后,基本已经冻僵,周围的人们还是谈笑风生,我结束了在巴黎的最后一餐,与这个神奇的城市挥别。
0 / 270
评论
0 / 27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