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公众号
-
私人订制
-
APP下载
出发吧
懒人搞定旅行计划!
chufaba © 2014 沪ICP备14047730-1号
说起老北京小吃,全国各地的人都能掰起手指头说上几样。不过近百种的传统北京吃食中,却不是所有都符合外地人口味,比如“臭名昭著”的豆汁儿。那就赶快跟随这个合集看看在皇城根儿有哪些受众广泛、平易近“胃”的美味小吃吧。
起源于清初的褡裢火烧,至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因形状酷似旧时人们腰带上装财物用的“褡裢”,因而得名,也赋予了这道美食“发财”的吉祥寓意。咬上一口金黄酥脆的外皮,混着油香的饱满肉馅立刻填满了口腔。建议叫上三两好友一起去左邻右舍,毕竟这里有二十多种馅料供选,多几个人才能吃个尽兴。
最好的小吃肯定是满足口舌之欲同时,还有调理身体的功效。糖卷果就是北京最出名的药膳小吃之一。与一般点心采用面粉或糯米为主料不同,糖卷果用的是山药和大枣,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绝对是补气血、健脾胃、润肠道的上品。以铜锅涮肉闻名的聚宝源还在其中加入了酸甜的金糕,难怪桌桌都要点上一份,作为饕餮肉食之后的养生甜品。
京城很多小吃都用动物命名,其中最有意思的要数蛤蟆吐蜜了。烧饼中满满地填进豆沙,烤制过程中自然就会撑开了口露出诱人的内馅,活像青蛙张开了一张大扁嘴。白魁老号饭庄的蛤蟆吐蜜用料如家里一般扎实,吃起来一定要把嘴张得比它还大,这样才过瘾。
要说北京小吃中最不为外地人知道的就是肉龙了,因为这种老北京人小时候家里常做的点心,如今已经很难看到店铺售卖。传统的做法是在发好的面上均匀抹上一层厚厚的肉馅,卷起来上锅蒸熟后,好似一条长龙。切开来吃,别提有多香。林家肉龙为了方便携带,开发了“小肉龙”,不过每天只从16点开始卖,卖完就收摊,想吃肉龙可得提前点去。
北方有很多种火烧,如河北的驴肉火烧、东北的肉火烧,这种面粉为主料包馅烘烤的小吃既顶饿又不会撑破肚子。但以大顺斋为首的北京糖火烧却独树一帜,以芝麻酱、红糖、桂花、香油为主料,先烙后烤做出了绵软香甜的糖火烧,让人咬上一口十分满足。
面茶不是茶,而是一种黍子面糊,表面还会淋上厚厚一层芝麻酱,配上椒盐和黑白芝麻,香气直冲大脑。如果问老北京人最地道的面茶在哪里,他们一定会让你去大兴胡同找。没有门脸没有桌椅,却有最正宗的面茶味。端起碗转着圈吸溜,品味面茶和麻酱同时流入口中的惊艳,小心烫嘴哦。
从古代起,京城的街头巷尾就开满了卤煮店,老远就能闻到香味儿。小肠、肺头、肚子、猪心、猪肝、白肉、豆腐,火烧……各类食材就融汇在那一小锅鲜美的卤汤中,引得人馋虫大作。将卤煮配方发扬光大的百年老店小肠陈还推出了卤煮火锅,食材更丰富,吃得更开心。
如果问宫廷糕点师傅哪样老北京点心最难做?十有八九他会告诉你芸豆卷。白芸豆去皮、浸泡、煮开、蒸熟、过滤、揉碎、改刀、抹片才制成了外皮,里面的细豆沙更是需要功夫到家才做得地道。这道慈禧太后最爱的小吃,如今很多地方都能尝到,不过要说做得最精细的,老饕们还是会到复古的那家小馆去吃。
老北京奶酪如今已不是新鲜吃食,在全国各地都能找到。可与奶酪齐名的“杏酪”可就只能在北京吃到正宗版本的了,其中首推三元梅园。杏酪俗称杏仁豆腐,由杏仁磨粉制成,佐以桂花糖水或牛乳,再点缀些果干,真是润肺养颜的养生佳品。
现在的北京老字号虽然大多采取多种经营,但当年发家时凭借的那独一味美食依然是招牌。光绪年间就以炒肝闻名京城的天兴居即是如此。配上两个猪肉大葱包子,端起碗溜着边儿喝浓浓的炒肝,能品到的就是地道北京味儿了。
因为制作时最后一道工序是把面团放在炒熟的黄豆面中滚一下,就像野驴打滚、扬起灰尘,广为人知的京点驴打滚因而得名。白记的师傅熟练地将黄米面团放在熟豆面上揉匀,裹上豆馅,撒上芝麻、白糖、桂花拌成芝麻糖,再加上最后“一滚”,那种甜香诱惑,别说孩子,就连大人也禁不起。
0 / 270
评论
0 / 27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