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公众号
-
私人订制
-
APP下载
出发吧
懒人搞定旅行计划!
chufaba © 2014 沪ICP备14047730-1号
比起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似乎白乐天那看似家常话语的“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才最能道出西湖的精髓。是的,杭州美景的半壁江山都在西湖,而她也绝不负这盛名——早在南宋,世间纷纷的爱美之心就已评选出老十景。历经千年品鉴的景致,究竟芳容如何?
在杭州人民为表达对“老市长”苏轼的缅怀之情而命名的苏堤之上,任何人都会不禁开始想象当年东坡发动二十万杭州民众建造苏堤的壮观场面。如今经过多次的修葺,苏堤焕然一新。新柳如烟,春风骀荡,好鸟和鸣,温文尔雅。配上淡雅宁静的湖面和青黛如眉的远山,难怪苏堤被列为西湖老十景之首。
“曲院”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近岸处湖面养殖荷花,当夏风徐徐吹来之时,荷香与酒香缱绻,来客也就不饮亦醉了。荷花绽放的盛夏时节,曲院风荷的迷人是无出其右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水面架设着造型各异的小桥,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
明人汪珂月说得好:“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这便是断桥残雪的美景了。如幸运地恰逢下雪之日前来,站在远处看整条落雪堤坝,突出的断桥仿佛雪白晶莹的银链断裂一般。如今走在桥上,时不时会听到导游说着许仙与白娘子在此相会的故事,浪漫的气息也就不言而喻了。
从吴山广场河坊街方向一路走过来,迎面就可以看到柳浪闻莺,如果事先不知道,你可能只认为这是一处优美的市民公园。作为南宋时期的御花园,它四时各有精彩。嫩芽点翠的春天,莺歌燕舞的夏天,天朗气清的秋天,雪裹山河的冬天,只要你来,你永远能看到最美的柳浪闻莺。
西湖老十景中,唯一的远眺景点就是双峰插云。登上北高峰和南高峰俯瞰,整个西湖一览无遗。而双峰插云另一个好处就是,在游人泛滥的西湖,这两峰却显得清静不少,大抵是因为喜爱攀登的人还是少于散步的人吧。
南屏山侧的净慈寺内,虔诚的佛家弟子早晚各撞击青铜大梵钟108响,雄浑的声音显示出非凡的气度,也向俗世传递着福音。《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还曾画过一幅同样功力非凡的《南屏晚钟图》。可惜如今游人交10元钱就能撞钟的设置,总让人觉得佛门清净地也不那么纯粹了。
日薄西山,湖面红光潋滟,湖畔绿荷红莲,害羞的天空向雷峰投下金光灿灿,醉心的景致让人一生难忘。真正的雷峰夕照不是在雷峰塔上观,而是从对面看,那时那景,塔身仿佛度了一层璀璨的金衣,西湖也蒙上了神秘的金纱。
花与鱼自古以来就是文雅的意向,也让人们对花港观鱼之景多了几分向往。走过康熙帝御笔题写的碑亭,牡丹和芍药沿着鹅卵石路盛放。花畔的鱼池里,数不清的红鲤如游动的宝石一般晶莹可爱。五步一景,十步一画,走在这里,连脚步也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唯一的遗憾就是太多游人往池中投食,脏乱了环境,也破坏了意境。
白堤西端,孤山南麓,对着浩淼湖水之处即是平湖秋月所在。这座从古至今的赏月佳所,婉约至极,就像一位弹着筝曲的淡雅女子,忧而不伤。其实优雅远远不止秋季与月夜,正如清骆成骧所撰楹联:“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虽然同样是以月闻名,但三潭印月的月却是因那水中的月影。现行的一元人民币背面所绘就是这里。西湖立有三座石塔, 每座塔上都有三个圆孔, 中秋节前后满月之时, 月光透过圆孔分别射在湖面,便成就了不可多得的奇景,据说最多时可同时出现33个月亮。不妨乘上小船,一拾此中雅趣。
0 / 270
评论
0 / 270
评论